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在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呈现颌面外科学的各项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慈北医疗于2022年9月4日开展了主题学术沙龙。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八位专家,针对口腔颌面外科的热点话题和典型病例进行充分交流。本次会议在线观看高达6,946人次,学术氛围浓厚热烈,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张益教授对所有参会的专家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多位北大口腔医院的中青年实力派专家担任讲者,几位讲者的内容各有特色,将为我们带来许多颌面外科的新理念、新观点,相信这些实力派的中青年专家观点会更贴近于目前颌面外科临床的需求,也期待在会议中各位专家同道可以与讲者们一同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
苏家增教授:“口水”替代“泪水”——重症干眼症患者的新希望

苏家增老师介绍到,重度干眼症状是一种由于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的泪腺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角结膜干燥症状为主的疾病,这可能会导致角膜表面磨损、角膜混浊甚至视力丧失。苏家增教授谈到,人体的唾液成分最贴近天然泪水,所以目前对重度干眼症的治疗有两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分别为自体小唾液腺移植和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苏家增教授从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手术效果几个方面对自体小唾液腺移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这些对唾液腺移植深入浅出、全面详细的介绍,令线上参会者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刘筱菁教授:Lefort III截骨牵引治疗综合征颅缝早闭面中凹陷
接下来,刘筱菁老师带来了关于Le fort III截骨牵引治疗综合征颅缝早闭面中凹陷的精彩内容。颅缝早闭是指颅缝过早融合,主要分为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两种,综合征性颅缝早闭多由FGFR 1和FGFR 2突变引起,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刘筱菁教授谈到,从2017年到如今,北大口腔医院建立了从单纯的Le fort III到Monobolck + Le fort III型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对Le fort III手术二次手术具备可行性。此外,基于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证实导航引导手术能够降低意外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精准度。同时随着病例数的累积也发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刘筱菁教授表示,在未来我们也会在生长型复发的预测与补偿、面中前徙距离和气道扩张以及OSAS远期改善的关系方面开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同时在医学、社会和心理学立体诊疗模式的建立方面进行尝试性工作,尽力将多学科合作模式拓展到遗传咨询、产前排畸等方面。
贺洋老师介绍到,颞下颌关节重建不同于普通骨重建,同时髁突是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髁突表面软骨一直存在吸收和成骨的平衡。贺洋教授表示,大范围的颞下颌关节缺损依旧存在挑战,对颞下颌关节缺损重建时需要兼顾咬合、面型。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首选仍为肋骨肋软骨移植,但需要长期观察发育情况。此外,贺洋教授谈到,个性化、标准型的全关节置换是较好的治疗方式,但目前依旧只有国外品牌,成本较高,期待国产全关节系统尽快出现。
单小峰老师谈到,下颌骨的功能主要在于面下三分之一骨性支撑、维持气道和言语,以及牙齿的承载结构三个方面。一般来说,影响颌骨重建后种植牙的效果包括重建后骨高度不足、骨位置不佳,以及没有牙龈等因素。单小峰教授表示,对于下颌骨重建不仅需要考虑种植义齿,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日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有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单小峰教授强调,种植义齿的修复从腓骨二期植骨+二期种植(2-3年),到同期增高腓骨+二期种植(1年),再到重建同期种植+二期修复(6-8个月),到最终的重建同期种植即刻义齿修复(6个月)的全程要以数字化技术保障精确实施。
章文博教授:面中部缺损的个性化重建

章文博老师介绍到,对面中部缺损患者重建的理想目标是达成良好的组织愈合、封闭口鼻腔瘘和口腔上颌窦瘘、恢复面部外形、恢复咀嚼功能。从1999年至2022年6月,章文博教授所在课题组使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面中部缺损患者达937例,成功率为97%。章文博教授对面中部缺损个性化重建的关键和要点包括:
重建方案的选择——骨组织重建、软组织重建和个性化钛网,其中还要注意缺损类型、肿瘤性质及预后、辅助治疗方案和患者个性化选择;
个性化的术前设计——外形恢复和功能恢复,需要考虑移植骨形态和位置、个性化植入物设计;
术中精确的引导和定位——精确实现术前设计,包括做好导板辅助、导航引导、混合现实和术中CT。
吕晓鸣老师谈到,外科手术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最主要方法,医生在治疗中不仅需要切除肿瘤,还需要进行缺损修复。相比较而言,血管化骼骨瓣供区隐蔽、骨量丰富、与下颌骨具有外型和曲率的匹配度,被称为“第二副下颌骨”。同样,对于上颌骨而言,血管化骼骨瓣具有丰富骨质,可携带软组织,也是上颌大型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传统的血管化骼骨瓣具有缺少理想的穿支皮瓣、血运伴行骼嵴长度有限和易引发供区并发症的缺点。吕晓鸣教授介绍到,血管化骼骨瓣的临床改进主要在于旋骼深动脉穿支皮瓣嵌合骼骨瓣、旋骼深动脉穿支筋膜瓣嵌合骼骨瓣、旋骼深动脉穿支腹外斜肌筋膜瓣嵌合骼骨瓣、“矢装劈开”塑形骼嵴、双重血供血管化骼骨瓣和颌骨缺损的全形修复几大方面。
彭歆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谈到,在本次学术沙龙中,六位中青年骨干医生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研究和学术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各位讲者所分享的经验也为我们指出了近年来颌面外科的发展方向,包括唾液腺移植、综合征性颅缝早闭面中凹陷、颞下颌关节缺损、义齿修复、面中缺陷重建及下颌骨缺损修复等。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未来我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与各位同道进行进一步的学术交流,推动整个颌面外科的发展。